• 而都是我——21位中国艺术家们的自拍像
    艺术家:白宜洛、陈妍音、丁 乙、耿建翌、顾德新、姜 健、梁秬辉、林菁菁、刘建华、毛同强、毛旭辉、孟 煌、彭东会、申 凡、宋永平、孙国娟、熊文韵、徐 震、杨国辛、郑国谷、朱 浩
    策展人:莫妮卡·德玛黛
    开幕时间:2008.10.11 / 16:00
    展览时间:2008.10.11 - 2008.11.14 / 10:00 - 18:00 每天
    展览地址:全摄影画廊. 上海莫干山路50号13幢2楼

    而都是我——21位中国艺术家们的自拍像
    文:莫妮卡 · 德玛黛 (Monica Dematté)

    “ 我们永远不能实现自我。我们是两个深渊:一口映着天的井。” – F. 佩索阿

    这是我希望能坚持五年的一个计划的第二届展览,共收集了一百张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自拍像。2003年开始的这个寻找‘自我’第一期向二十多位艺术家征集的作品展出三次,分别在平遥国际摄影节(2003)和2004年秋季举办在北京东京艺术工程及在米兰Carla Sozzani画廊(2005年9月)。与此同时也“预订和构思”了这次介绍的艺术家们的作品。

    在上一次展览中我就曾表示过,展览题目为IT IS I(中文,都是我), 这个计划的目的不是把具有不争的审美和艺术价值的作品放在一起,而是促进艺术家审视自己,对他们认为代表自己翻译成摄影语汇的形象进行反思。被征求作品的艺术家不都是摄影师:其中也有画家、雕塑家、多媒体艺术家等。出乎人们的预料,以摄影这一媒体作为工具那些经常专业地用它的人不一定占多大优势。有时正是一个我们不习惯用其工作的新媒介带来的自由和新颖的感觉帮助产生一定深度和异常清新的作品。不管怎么说,挑战的实质是成功地脱离我们过分熟悉的东西,因为它们往往不能真正地代表我们,而是代表我们知道和/或相信其他人想从我们这儿得到的东西。

    今年,除了主要从事自拍像分析的艺术心理学者毛栗子.朱弗洛伊德(Maurizio Giuffredi)(他有大约一万多张的收藏),我邀请了摄影专家顾铮来参与“解说”部分的工作,他曾深入探讨过有关的议题。我选择了在每张摄影作品旁边配有三位理论家(第三个人是我)之一的评语,这样更有利于观众直接进行对照。只是个别情况下才会多人评论一位艺术家的作品。观众很快就会了解到朱弗洛伊德,顾铮和我三人之间各自的观点和阐述方式都极不相同。第一位的评语无疑是心理分析的,顾铮的评论高度概括,而我的评语更侧重对艺术家个人和/或其作品在构思阶段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了解。

    没有绝对的真实也没有解释上的可靠,另一方面就是艺术家们自己也不能对他们的作品和促使他们创作的动机下定论,艺术创作的意义也正在于此,至少我这样认为。我甚至希望艺术家本人在某种程度上被理论家就他们心理层面的深奥角落的评论所‘照亮’。无疑艺术家们以他们的创作力成功地丰富了我们观众的知识。

    关于这一点,有人就上届展览的作品曾发表议论说有些艺术家没有严肃地完成交给他们的任务,他们的作品很像是学校里的实习而不像成熟的作品。可能是这样,一方面的原因是作品是被“预订”的,那么就不会是百分之百的自发作品(假设绝对的自发性存在的话)。另一方面取决于某些人过分追求目的(更多的是市场目的)的态度,目的已充满了他们的头脑,因此对他们来说找出时间和精力来生产某种明确和可预见的轨道上出来的东西是很困难的。我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计划的进展,今后那些我征求作品的人知道寻找越来越独特的自省和关于艺术和摄影反思的方式。我不敢担保每一位艺术家都把尽可能多的真实注入作品作为基本准则,但是我注意到就是在那些“敷衍了事”的作品里,即那些没有完全摘下面具和继续玩弄已经巩固的地位的作品里,在细心的目光下也相当清楚地透露出个人的特点。

    我坚信每次二十个左右的(或十九,或二十一)自拍像组成的拼贴总体最终会形成一种能够告诉我们很多关于当代中国艺术主角的面面观,不论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还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当然也包括文艺的视角。

    上海,2004-2005